2016年的这份《互联网趋势报告》,数据很庞杂,君临解读其实大致就四条线。
1、平台的转移,PC、手机、汽车
玛丽米克尔认为,智能手机时代正在追随PC,成为一个过去式,下一个计算平台很可能是汽车。这个其实是值得商榷的,起码我觉得没那么快,可能还需要十年左右吧,在汽车之前,VR的趋势反倒更明显。
另外在手机平台来说,IOS系统的份额下降很明显,2015年已经下降至16%,按此速度变化,两三年之后,苹果与安卓的份额之比有可能将演变为1:9的局面。
2、内容的多媒体化,语音、图片、视频
语音搜索、社交图片分享、视频内容的比例都在大幅增长,这个很好理解,随着硬件的进步和无线网络速度的提升,内容的密度一定是越来越提升的。尤其是随着VR时代的到来,3D视频的繁荣应该是一个即将发生的大事件。
3、广告的垄断,时间的垄断
报告中提到的一个数据让我印象深刻,那就是网民在线时间的垄断。
在美国,2015年谷歌的广告收入增长了18%,facebook增长了59%,两者合计垄断了美国在线广告业的76%,而其他占24%广告收入的媒体,增长率只有13%,慢于那两个巨头。也就是说,在网络广告市场,垄断的趋势正在进一步强化。
中国也是一样的,BAT三家垄断了网民在线时间的71%,尤其惊人的是腾讯系,一家就达到了55%左右的份额。也就是说,中国网民每天有一半以上的时间,是花在腾讯身上的。
这种时间上的垄断,是一个全球趋势,这带给我们两点启示:
A)在移动时代,独立APP创业的大门正在关闭,而社交平台将演化为一站式的操作系统,内容创业也好,应用创业也好,很有可能都需要依附于他们之上。
B)这些转变,使得腾讯获得了对另外两家的影响力超越。尤其是金融业务,依托于淘宝的生态,支付宝曾经拥有绝对的领先优势,但如今,腾讯越来越挡不住了。
腾讯的公众号自媒体平台,相当于挖空了门户和百度的墙角,而他的O2O联盟生态,又相当于构建起了淘宝电商之外的另外一个虚拟商业世界。再加上自成体系的游戏江湖,这些虚拟世界的交易都用微信支付来打通,使得其交易频次高居全球金融工具之首。
虽然微信支付的交易金额总量还比不上支付宝,但是黏性高,增长速度惊人,这带给了腾讯巨大的想象空间。也因此,在这个月,腾讯的市值最终追上了阿里。还记得,阿里两年前上市的时候,其市值一度是腾讯的两倍左右;六年前的时候,腾讯的市值甚至还不如百度。
从投资的角度,腾讯永远是最值得买的股票。
4、电商的中国风,未来的印度梦
中国的电子商务极其繁荣,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,其背后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传统服务业态的落后,缺乏竞争力,所以新生的互联网模式具有更强大的竞争力和发展前景。
比如美国七大零售商,第一是沃尔玛,第二是CVS,而亚马逊只能排到第五名。中国没有传统连锁巨头的存在,这就给了电商们更好的发展机会,于是第一是阿里,第二是京东。
而在目前热火的按需交通的发展上,中国同样后来居上,吊打全球。
按这样的逻辑来看的话,更值得重视的市场应该是印度。
因为中国的智能手机市场已经饱和,互联网的渗透率也已经达到成熟阶段,而印度正在起飞。2015年,印度互联网用户增长了40%,超过2.7亿网民人口,这个数量超过了美国,仅次于北方的邻居。
从上面的按需交通市场也可以看到,印度的规模已经从去年不到北美一半,迅速扩张至今年一季度的与北美相差无几。这种裂变式的增长是罕见的,由于其传统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比中国更低,互联网的应用也更依赖于智能手机,因此其潜力之大必然不会低于中国,而发展方向更将跟着中国亦步亦趋。
猎豹移动已经在印度推出类似于今日头条的移动新闻客户端,有远见的创业者正在印度拷贝中国的创业模式。很多年来,都是中国创业者去美国朝圣,发展出著名的copycat模式,而由于中美之间的巨大经济水平差异,导致了美国模式在中国的本土化过程中遭遇了许多的水土不服,给了中国创业者天然的发展机会。但是中印之间的经济水平差异,则要小得多,这使得中国模式在印度的落地,阻力将更小,像UC浏览器、茄子快传等都已经在印度获得了很大的成功。